APP下载

追寻我的心之光——纪夕Cathyinaba个人访谈

编者:学院菌 时间:2022-07-26 浏览:1287

当自己的心路发展愈发丰富动人,自己的色彩也就愈发强烈夺目。

抽象、意识流、变幻莫测……初看阿夕Cathyinaba画师的作品时,菌菌表示“看不懂但大为震撼”。对比老师早期近期的作品风格,更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从具象到抽象,从凌乱无序的涂鸦到斑斓空想的实验,老师有了明显的绘画风格上的变化——当自己的心路发展愈发丰富动人,自己的色彩也就愈发强烈夺目。菌菌这就与阿夕老师连线,跟王国的大家分享她的绘画经历吧!

Q1:欢迎老师参与我们的访谈节目,这就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纪夕:大家好~我是阿夕~大家可以叫我夕夕!(菌菌:老师微博指路👉@Cathyinaba )

很感恩王国的小伙伴们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Q2:老师之前在日本留学,可以分享一下这段经历吗?

纪夕:好的呀!其实这段时光收获太多,有好多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但如果要说最大的收获的话,应该是重新找回了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而风格题材的变化,也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有所改变。

作为我自己来说,创作也好,研究也好,都是为了让内心找到可以定心的锚。现在的环境竞争和压力都很大。

虽然过去在美院里的学习,让我在课题和工作上的应对不会有太大问题,但作为创作者来说,始终找不到一个可以让自己一直画下去的轴心,随波逐流,只是单纯为了画好看而画的情况比较多。而这种浮躁状态下创作出的作品很多时候也就是虚有其表而已。久而久之,我会对自己画的东西“这些真的有意义吗”产生怀疑。“什么才是能让我真正追寻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我选择了去日本留学。日本茶道、花道、寺庙庭院的设计这种能一下子让繁杂的内心安静下来的事物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如果能在京都上学的话岂不是全市的寺庙都可以随便去了!”这也是我选择在古都京都学习的原因之一。


早期作品



纪夕:也许因为自己抱着想要找到自己内心的想法,后来真的就遇到了特别纯粹地教导我创作的老师和很可爱有趣的同学们。我的老师虽然是设计领域很厉害的大前辈,却非常有亲和力。我在他身上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放下设定,接纳自己和他人

我是一个设定和执着很强的人,觉得一定要画成怎么怎么样才算一张好的画。所以一旦没有达到自己心中的预期,内心就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研一一开始的时候,我一方面想一定要画出个非常完整厉害的东西出来,另一方面又想摆脱过去习惯和风格的束缚,有新的变化。结果想来想去,每次都只能给他看一些不完整的草图。对此曾经非常的沮丧。但是老师却说,正是这些不完整的草稿和涂鸦,才包含了未来一切可能性的种子。所以一定要珍惜,接纳和认同这些未完成的部分。而新的可能性,也是基于对这些种子的爱护,才会逐渐发芽。
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那些不安和执着逐渐被消解,慢慢地有了将“内心想表达的事物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这种由内而外产生的改变,也逐渐改变了自己创作的方式和内容。


日本留学的照片


Q3:遇到好的老师果然是个人发展的指路明灯!

       老师的题材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感觉,是什么改变了您的画风?

纪夕:这其实是我也没有想到的。因为这两年我的研究主题是“内心的光”,在不断的在尝试如何更好的表现出这个主题的过程中,我的画面也是越来越靠近抽象。

第一阶段的作品「光の向こうへ(光的对岸)」还算是很具象的,描绘的是文学或者哲学书籍中表现的超越性的光,虽然在可读性上比较好,但毕竟是由别人的文字通过我的画笔转化而来,总觉得还是没有很好的表现出光的原貌。

第一阶段的作品 光的对岸



纪夕第二阶段的作品「刹那生滅(刹那生灭)」,则是直接对自己的心进行体察之后创作出的作品。

我们会对现实的存在做出很多的认定和判断,比如“这是太阳光”“这是灯光”,然后就认为这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存在。但实际上,无论是什么光,它们的本质都只是波,或者说是运动的粒子。所以,我会意识到,我其实是没有办法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的,但同时我又限制于自己的感官不得不这么认识世界。因此,我想通过对内心的探究,来拓宽感受的边界,去描绘不被外象所束缚的更纯粹的光比如,人和人相遇时内心升起的温暖的感受是不是光呢,闭上眼睛所闻到的空气中露水味是不是光呢,下课时的吵杂的喧哗声是不是光呢,如果是,是什么样的光?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发现单纯的光与色所编织的画面更能表达我内心的感受,所以画面本身就看起来越来越抽象了。


第二阶段 光与色的实验草图


第二阶段作品 刹那生灭


Q4:之前看老师的微博,似乎有段时间就是放空自己,让身体支配手自由地去绘画,跟小孩子随意的涂鸦类似吗?

       是否是纾解心情的方式之一?

纪夕:是的。因为“想要画一张很好看的画让更多人看到我”这种念头已经是我的顽疾了。我深深知道这是最大的一个障碍,因此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所有的技术都扔了,就是让身体自由的去涂抹,减少大脑的控制。

这样的绘画是我调心的方式之一,目的是想让自己通过感受画笔和纸面的触碰,更加敏锐地看到自己内心的无限可能性。而不是想都不想,就觉得“这笔应该这么摆”,“那笔应该那样画”,完全按照自己过去的串习就“打印”出来了。

同时我发现,对瓶颈也有奇效。我在做毕业作品,被弄得头昏脑胀的时候,就跑到研究室的大桌子上这样画画(那个大桌子是我们系的灵感之光hhh大家不想写论文做作品的时候就来这里摸鱼),画着画着就觉得自己又可以了!后来我发现,瓶颈只不过是一种“觉得这样不行”的执着而已。如果用开放的心觉察和接纳内心的每一种可能,其实就不会有瓶颈了。


拒绝瓶颈期 随性的草图



 

Q5:Get到了对付瓶颈期的小方法,大家试一试放空大脑的涂鸦式画法会有奇效!

        老师在学业结束之后,对之后的工作有什么打算呢?

纪夕:研究生学业结束了,不过学习还在继续。最近因为朋友寄给了我一盒京都大原三千院的线香,我整个人都陷入回忆的漩涡了哈哈哈!所以今年想要把自己在京都的两年画出来做成一个小册子,来记录这一段改变了我人生的珍贵经历,也以此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Q6:时隔两年老师再次开课了,我们很多童鞋这次课程标题里提到的“感受力”与“觉知力”抱有疑问,这两个词该作何理解呢?

纪夕:感受和觉知,我认为是创作的出发点。

感受力就是接触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反应如看到好看的风景时产生的快乐感受,或遇到不如意事情产生痛苦的感受。

觉知力就是内心专注和觉察的能力,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产生了什么心理,但不陷入其中。

如果感受力不强,就会陷入麻木,对生活中本可以作为创作素材的一切都视而不见;如果觉知太粗,就会落入惯性中,不能对内心的感受保持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状态。

很多人认为创作的第一步是草图构图怎么画,但却忽视了这个草图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才是水下冰山,让你和他人创作出不同作品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的感受和觉知。

有了这个基础,再去学习构图,色彩,技法,再去表达氛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一开始就从外在的表达入手,虽然也可以画出很优秀的作品,但由于缺少最底层的驱动力,也许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一些断层的可能性。这也是我想要在课程里强调感受和觉知的原因。


Q7:发现美、感受美,这真的是需要静下心来、深入意会的东西。相信老师的新课会比两年前有了新的注重点~

纪夕:基本逻辑还是没有太多不同,也是由分享自己的创作心路+基本的创作方法作为引子,让大家一起在群里愉快打卡,相互发现彼此的优点;观察内心和世界,用画笔分享每日生活中的心得与感受。不过这次的课会更加注重“你想要表达什么”——也就是与每一个人一对一的建议和交流上,去观察每一个同学已经拥有的个性,让这些高光处更加明亮,而减少我的讲解部分,希望能尽量让所有的同学都成为这个课的主角。当然,如何吸收名作里面的养分、基本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技法等内容也会安排以供参考。

Q8:菌菌了解到一般网课都是知识点+示范+作业讲解,老师的课更多在于与大家交流沟通,没有课堂示范,为什么会想这样做呢?

纪夕:我学习绘画的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创作的学习并不只是技法上的传授,其实更多的是心和心的传递,去一层层地突破那些束缚自己不会表现、不敢表现、不想表现的障碍。因为即使是知识点,也要由心来操控,如果总是担忧自己画得好不好的话,再好的技法,也只能让这张画成为一个看起来更漂亮的空架子而已。如果我做了过多的知识点或者示范,大家会更加关注“别人有什么,我没有什么”,而忽视“自己已经拥有什么”。

而且,其实好和不好也都是设定而已,只要怀着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发展,即使看起来是不足的地方也能会成长为充满个性,成为只属于你独一无二的部分。就如我的老师也从来都没有教过我怎么画,却让我的创作不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很多我以前觉得不可能的,不行的,画不出来的,在他的课堂里都成了可能的,可行的,画得出来的。



纪夕:当然,可能也有同学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表达支撑,我也会根据大家的需要提供知识点讲解和绘画录屏供参考。我并不是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必要时也会讲解。但通过第一期的课程后也真心觉得,百分之八九十的同学,你们的技术在进班时就已经完全够用了(拇指)。

虽然网络要做交流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觉得尝试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也很感激愿意来这个课程试水的勇士们(笑),愿我们一起画出真实的内心。


对于菌菌来说这是一次受益匪浅的访谈。阿夕老师追寻属于自己的绘画表达,并坚持学习的步伐去感受艺术与自我的共鸣。画画是没有止境的、是孤独的、是执着的,我们在技法上追求完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接纳还不完美的自己,大胆展现最真实的内心,这是我们于绘画的勇气与纯粹之爱。只有这样,你的作品才不再是随波逐流的无根之木,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阿夕Cathyinaba老师将于近期开启课程《我们应该画什么——创作感受力与觉知力的培养》,与老师近距离沟通,将画画视为你的心之镜,从创作中吸取成长的养分,课程满额70人,点击上面课题直达。


Cathyinaba

插画作者、特邀讲师

查看讲师

Copyright © 2019 涂鸦王国 互联网ICP备案:闽ICP备16007928号-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21)0118-002号 - 公安备案号:35020602001397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在线中

加助理微信之后可获得以下帮助

1.报名预约指导咨询

2.新课开课通知

3.售前售后等任何事项

客服微信号

tuyawangguo1

微信咨询

客服咨询